中国传统“坐月子”习惯,历史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西汉《礼记内则》,称之为“月内”,为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。从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,“坐月子”是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生理和心理的康复关键时期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关于“坐月子”的说法五花八门,如何做一个健康的月子成了很多妈妈头疼的问题。
带着这些问题,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科学坐月子吧!
环境舒适很重要
产妇居室清洁通风,每天开窗通风2次,每次应不少于30分钟;宝妈衣着要薄厚适宜,款式要舒适宽松透气,要勤换勤洗;可以开空调、吹风扇,但注意不要冷风直吹,室温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宜。
“月子”期间可以洗澡
正常自然分娩的产妇,产后3-5天便可洗澡,有伤口者待伤口愈合后。洗澡用淋浴,禁止盆浴,水温不宜过高,保持在 37-40℃,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。清洗过程中和洗后均应注意保暖,洗后迅速擦干身体并穿衣保暖,暖风吹干头发。剖宫产的出院一周即可洗澡。
每天早晚各一次,用软牙刷、温水刷牙。饭后也要及时漱口,以保持口腔卫生。
产后活动不能忽视
产后宝妈应尽早活动,顺产宝妈产后6-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;若是剖腹产,术后6小时内,应平卧、禁食,6小时后,可侧卧、翻身,术后24小时后可适当下床活动。
产后康复锻炼有利于体力恢复、排尿及排便,避免或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,能够促进盆底和腹肌张力恢复。“月子”期间康复锻炼运动方式可选产褥期保健操,一般产后一周左右即可,特殊情况遵医嘱,产后6周开始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、慢跑等
注意:活动以个人舒适度为原则,应循序渐进,逐步增加;产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,以防动作太猛引起血压变化,导致摔伤;忌久站、久蹲、用力过猛。尽量避免过早参与重体力劳动和造成腹压增高的活动。
许多宝妈产后发现自己在大笑、咳嗽、打喷嚏或者运动时会不自主漏尿,这主要是由于产后盆底肌肉群松弛所致。防治漏尿的过程就是恢复盆底肌肉群收缩力量的过程。凯格尔运动可以防治漏尿,还可以防治便秘。
正确的饮食是恢复好的关键
原则一:少食多餐,定时定点。少食多餐可以增强营养,同时减轻肠胃负担,利于身体恢复,同时定时定点也很重要,不按时吃饭会给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原则二:饮食清淡。月子期间都提倡饮食清淡,如果食用含盐量过高的食物,会造成体内水分滞留,造成水肿,身体血液循环慢,不利于身体排出体内的多余水分和垃圾毒素。
原则三:远离重口味饮品。很多宝妈跟我分享,月子期间特别想喝饮料,咖啡,奶茶等等,这个可能是因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引起的,但是要少喝,摄入咖啡因的量不宜超过200/天。
原则四:及时补充钙元素,铁元素。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妇的身体耗损每个人情况不同,但是每个人都会丢失大量的钙和铁,因此产后及时的补充钙元素和铁元素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