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编第一次听到“细菌虫”这个词语是2007年在某电视台的一篇新闻报道里。作为医疗行业从业者,我当时很纳闷,细菌是细菌,虫是虫,“细菌虫”又是什么?继续观看才发现原来记者分不清病毒、细菌、真菌、寄生虫,自己发明了一个词语“细菌虫”。自此民间很多老百姓也跟着这么叫,其实准确的叫法应该叫“病原体”。
现在又来到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,又是哪些病原体在捣蛋呢?根据近期监测显示,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、鼻病毒、腺病毒、副流感病毒、流感病毒、新冠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。因此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给出预防建议:
1.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;勤洗手,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、鼻或口;均衡饮食,适量运动,充足休息等。
2.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,及时就医;前往环境密闭、人员密集场所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,应主动佩戴口罩。
3.孕妇、低年龄儿童、老人、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,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,积极接种相关疫苗,如流感疫苗、新冠病毒疫苗、肺炎链球菌疫苗等。
下面我们来逐一熟悉一下这些病原体:
流感病毒
流行季节:冬春季
传播方式: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会被感染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5岁以下儿童、65岁以上老年人、慢性疾病患者、孕妇等为高危人群。
症状: 主要以发热、头痛、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,体温可达39-40℃,可有畏寒、寒战,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。
预防措施: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/系的病毒感染[1]。
治疗:特效药物包括奥司他韦、玛巴洛沙韦等。
|
肺炎支原体
流行季节:北方冬季、南方夏秋季
传播方式:主要传播方式就是接触和飞沫传播[2]。
易感人群:学龄前期、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。
症状: 喉咙痛、疲乏、发热、咳嗽缓慢加重、头痛。5岁以下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则会出现打喷嚏、鼻塞或流涕、喉咙痛、喘息、呕吐、腹泻等类似感冒的症状。
预防措施:做好个人防护,保持室内通风,定期对家中进行清理和消毒。
治疗:一般以对症治疗和抗肺炎支原体治疗为主[3]。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,以及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。
|
呼吸道合胞病毒
流行季节:冬春季
传播方式: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。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,但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。
易感人群:全年龄段人群感染,尤其是儿童以及存在免疫缺陷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更易被感染。
症状: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引起上、下呼吸道感染,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具有差异。病初2—4天表现为发热、鼻塞和流涕,之后很快出现咳嗽、喘息、呼吸急促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,可有呼吸费力等[4]。
预防措施:洗手和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[5]。
治疗:暂无特效药,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。
|
新型冠状病毒
流行季节:无明显季节偏好
传播方式: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。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
症状: 咽干、咽痛、咳嗽、发热等,发热多为中低热,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,热程多不超过3天[6]。
预防措施: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冠病毒感染和发病。
治疗: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奈玛特韦片/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、阿兹夫定片等。
|
腺病毒
流行季节:北方以冬春季常见,南方以春夏季常见[7]
传播方式: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等途径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给他人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
症状: 多数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,表现为急性发热起病,同时伴咳嗽、咳痰、咽部不适、咽痛等。可出现腹泻、乏力、恶心、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,少数患者出现头痛、头晕。
部分患者可出现下呼吸道感染:患者多持续高热(38.5℃以上),可伴呼吸急促、胸闷,胸部X线片或CT检查发现肺部病变,肺部听诊无明显湿啰音。少数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,还出现持续高热、呼吸困难、胸闷、心率增加等。
预防措施:强化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措施。
治疗:暂无特效药,临床上以对症支持、免疫调节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[8]。
|
副流感病毒
流行季节:秋季
传播方式:通过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传播。
易感人群:婴幼儿、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障碍的人群为易感人群。
症状: 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喉咙痛、流鼻涕、肌肉疼痛和疲劳等症状。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,症状可能更加严重,包括呼吸困难和肺炎等。
预防措施:接种疫苗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、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以及保持室内通风。
治疗:暂无特效药,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。
|
鼻病毒
流行季节:春秋冬季
传播方式:通过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传播。
易感人群:婴幼儿、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障碍的人群为易感人群。
症状: 包括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喉咙痛、打喷嚏和轻度喉炎等。这些症状通常比较轻微,一般在7至10天内自行缓解。
预防措施: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避免触摸眼、鼻和口等部位;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;保持室内通风。
治疗:暂无特效药,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。大部分患者在一周左右即可自愈。
针对各种急性呼吸道病原体而言,通过医学检验手段有效区分并鉴别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和关键。早检测早干预可以第一时间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,并有效地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,精准检测合理用药可以降低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和耐药的产生。
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法,小编更推崇病原体核酸检测,尤其是核酸快速检测拥有灵敏度高,特异性强,检测效率高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呼吸道病原体的诊断中。
目前,我院已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、流感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腺病毒、鼻病毒、肺炎支原体、百日咳鲍特菌等病原体的核酸检测,其中流感病毒、肺炎支原体、新型冠状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进行核酸快速检测,从采样到报告结果的极限速度仅需要25分钟!未来,我院还将拓展百日咳、腺病毒、鼻病毒、偏肺、副流感等多个项目的快速检测。
参考文献:
[1]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(2020年版)
[2]中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规范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19版
[3]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(2023年版)
[4]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(2024医生版)
[5]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(2023年)
[6]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(试行第十版)
[7]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9
[8]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指南2019